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美文 美文

初二物理声现象手抄报_初二物理声现象

tamoadmin 2024-09-26 人已围观

简介1.我现在是初二下,觉得学习物理难了不少,以前我物理很不错的。有没有概念之类的2.初二物理 声现象 为什么无人在屋子里会有嗡嗡声,是被什么吸收了3.初二物理-声现象总结的相关思维导图是什么样的?4.初二物理上册第一章书上的习题答案5.初二物理声现象难题6.物理广州初二声现象及解题方法7.初二物理 声现象C是对的,生物学学过这点。A不对,不同的介质,声音传播速度不同。B是错的,停止发声后,发出的声音

1.我现在是初二下,觉得学习物理难了不少,以前我物理很不错的。有没有概念之类的

2.初二物理 声现象 为什么无人在屋子里会有嗡嗡声,是被什么吸收了

3.初二物理-声现象总结的相关思维导图是什么样的?

4.初二物理上册第一章书上的习题答案

5.初二物理声现象难题

6.物理广州初二声现象及解题方法

7.初二物理 声现象

初二物理声现象手抄报_初二物理声现象

C是对的,生物学学过这点。

A不对,不同的介质,声音传播速度不同。

B是错的,停止发声后,发出的声音继续传播。

D是错的,太空中是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所以木星遭到流星的撞击的声响传不到地球来。

我现在是初二下,觉得学习物理难了不少,以前我物理很不错的。有没有概念之类的

伟大的成绩和辛勤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积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学习也是一样的,需要积累,从少变多。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 八年级 物理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二物理知识点整理

声现象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常考点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3.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4.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5.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 潜水 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 方法 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常考点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3.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三、声音的三个特性

1.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2.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

3.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4.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调。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

物态变化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

1、熔化和凝固

①熔化:

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

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熔化图象:

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

温度不断上升.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熔化的条件:⑴达到熔点.⑵继续吸热.

②凝固: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凝固图象:

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

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凝固的条件:⑴达到凝固点.⑵继续放热.

2、汽化和液化:

①汽化: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⑴达到沸点.⑵继续吸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②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方法:⑴降低温度;⑵压缩体积.

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作用:液化放热

初二物理 复习方法

一、遵“纲”循“本”,梳理强化知识,夯实基础,发展能力。?

1、明确考点,梳理知识,从知识点形成知识网。?历年来中考基础题面广量足,而一些综合题也是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综合应用,因此抓好基础是关键。在第一轮复习中,教学的重点放在《物理考标》的学习和研究上,做到定时间、定内容,明确中考对各章、各知识块的知识点的能级要求、变化情况、考试新动向。重点、难点、学生的薄弱点在哪里,就设置怎样的典型性例题和针对性练习,做到心中有数。在复习中,要指导好学生根据考点,整理知识,归纳分类,让学生明确考点,明确要求,掌握重点,并通过针对性训练,促进“三基”内化,将单一的知识点形成知识链,构建知识网,使知识系统化。?

2、纠错解惑,强化训练,夯实基础,发展思维。

根据学生平时学习的“病历”和复习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要通过“设陷”来纠错,“设陷”就是要在学生的错误认识上设陷,以消除接受科学知识的障碍,“设陷”就是要在解题思路上设陷,以克服消极呆板的思维定势,“设陷”就是要在物理实验的方法上设陷,以矫正其研究物理的思想方法,提高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把典型错误,拿出来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刨根求底,“自己解放自己”。对于同一类问题,要变换方式,在新情境、新角度中设置练习,进行反复训练,并及时反馈,扎扎实实把基础夯实,让学生思维得到发展。?

二、实施分层复习、分类推进,全面提高复习质量。?

1、分析差异,把握层次。?

在综合复习阶段,学生的差异很大,为了使复习更有针对性、更有效,以“面向全体,分类指导”为原则,在综合分析学生的基础水平、物理学习能力、潜能及认知心理的基础上,把学生分成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的界线是模糊的,呈动态变化的,允许学生根据复习情况,可以变动,实行民主,以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同时,把分层的目的、方法、设想向学生公开,定出相应的教学目标、志向目标,使升学复习按着预定的目标和学生的实际进行。?

2、分层次复习 教学方法 ?

首先是分层备课,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复习目标,确保“物理考标”的基本要求,做到“保底”不“封顶”,同时设计不同层次的复习方法、课堂提问、练习作业等。使普通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饱”,优秀生“吃得好”。?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相关 文章 :

★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

★ 初二物理下册重点知识点总结

★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梳理归纳

★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汇总

★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最新

★ 初中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梳理

★ 初二下册物理知识点归纳

★ 新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 声现象 为什么无人在屋子里会有嗡嗡声,是被什么吸收了

(一) 声现象

1. 声音的发生: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动都会发出声音。

2.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声音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2)声间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3. 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1) 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

(2) 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3) 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运

4. 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5. 响度: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6. 音色: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

7. 噪声及来源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地杂乱无章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8. 声音等级的划分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9. 噪声减弱的途径: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

(二)物态变化

1 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

3温度计

(1) 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 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

(3) 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

4.使用温度计做到以下三点

① 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

② 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 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触

5.体温计,实验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

构 造 量程 分度值 用 法

体温计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35—42℃ 0.1℃ ① 离开人体读数

② 用前需甩

实验温度计 无 —20—100℃ 1℃ 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也不能甩

寒暑表 无 —30 —50℃ 1℃ 同上

6.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7.熔点和凝固点

(1) 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2) 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

(3) 凝固点:晶体者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

8.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方式都要吸热

9.蒸发现象

(1) 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2)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10. 沸腾现象

(1) 定义: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 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收热量

11. 升华和凝华现象

(1)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2) 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冰冻的湿衣服变干,冬天看到霜)

12. 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第二部分 光现象及透镜应用

(一)光的反射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

3、光速: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 = 3×108 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C,玻璃中为2/3C

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

5、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

6、光的反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7、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可归纳为:“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8、 理解:

(1) 由入射光线决定反射光线

(2) 发生反射的条件: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处:入射点;结果:返回原介质中

(3) 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当入射角为零时,反射角也变为零度

9、两种反射现象

(1) 镜面反射:平行光线经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线

(2) 漫反射:平行光经界面反射后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个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

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0、 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

11、 平面镜对光的作用

(1)成像 (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12、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 (2)像和物的大小 (3)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的距离相等

理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

13、 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

14、 平面镜的应用

(1)水中的倒影 (2)平面镜成像 (3)潜望镜

(二)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理解: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一样都是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质中,而折射光则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由于光在在两种不同的物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

注意: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既发生折射,同时也发生反射

2、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抽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在折射中光路可逆。

理解:折射规律分三点:(1)三线一面 (2)两线分居(3)两角关系分三种情况:①入射光线垂直界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等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③光从水等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 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4、 透镜及分类

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且透镜厚度远比其球面半径小的多。

分类: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

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5、 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

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6、 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如图)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如图)

7、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 距 成像大小

(u)

像的虚实 应 用

像物位置 像 距

( v )

u > 2f 缩小 实像 透镜两侧 f < v <2f 照相机

u = 2f 等大 实像 透镜两侧 v = 2f

f < u <2f 放大 实像 透镜两侧 v > 2f 幻灯机

u = f 不 成 像

u < f 放大 虚像 透镜同侧 v > u 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虚像物体同侧;实像物体异侧;物远实像小而近,物近实像大而远。

8、 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9、 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

第三部分 电路与电流

知识结构

一、 电路的组成:

1.定义:把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

2.各部分元件的作用:(1)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2)用电器:工作的设备;(3)开关:控制用电器或用来接通或断开电路;(4)导线:连接作用,形成让电荷移动的通路

二、电路的状态:通路、开路、短路

1.定义:(1)通路:处处接通的电路;(2)开路:断开的电路;(3)短路:将导线直接连接在用电器或电源两端的电路。

2.正确理解通路、开路和短路

三、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串联电路、并联电路

四、电路图(统一符号、横平竖直、简洁美观)

五、电工材料:导体、绝缘体

1. 导体

(1) 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2)导体导电的原因:导体中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2. 绝缘体

(1)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2)原因:缺少自由移动的电荷

六、电流的形成

1.电流是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的;

2.形成电流的电荷有:正电荷、负电荷。酸碱盐的水溶液中是正负离子,金属导体中是自由电子。

七.电流的方向

1.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2.电流的方向跟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3.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八、电流的效应:热效应、化学效应、磁效应

九、电流的大小:I=Q/t

十、电流的测量

1.单位及其换算:主单位安(A),常用单位毫安(mA)、微安(μA)

2.测量工具及其使用方法:(1)电流表;(2)量程;(3)读数方法(4)电流表的使

用规则。

十一、电流的规律:(1)串联电路:I=I1+I2;(2)并联电路:I=I1+I2

方法提示

1.电流表的使用可总结为(一查两确认,两要两不要)

(1)一查: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

(2)两确认:①确认所选量程。②确认每个大格和每个小格表示的电流值。两要:一

要让电流表串联在被测电路中;二要让电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③两不要:一不要让电流超过所选量程,二不要不经过用电器直接接在电源上。

在事先不知道电流的大小时,可以用试触法选择合适的量程。

2.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求解有关问题的电路

(1)分析电路结构,识别各电路元件间的串联或并联;

(2)判断电流表测量的是哪段电路中的电流;

(3)根据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特点,按照题目给定的条件,求出待求的电流。

第四部分 欧姆定律

一、电压

1、电源的作用是给电路两端提供电压;电压是电路中产生电流的原因。电路中有电流,就一定有电压;电路中有电压,却不一定有电流,因为还要看电路是否是通路。

2、电压用字母U表示,单位是伏特,简称伏,符号是V。常用单位有千伏(KV,1KV = 103V)和毫伏(mV,1mV = 10-3V)。家庭照明电路的电压是220V;一节干池的电压是1.5V;对人体安全的电压不高于36V。

3、电压表的使用:A、电压表应该与被测电路并联;当电压表直接与电源并联时,因为电压表内阻无穷大,所以电路不会短路,所测电压就是电源电压。B、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接电源正级,负接线柱接电源负极度。C、根据被测电路的不同,可以选择“0 ~ 3V”和“0 ~ 15V”两个量程。

4、电压表的读数方法:A、看接线柱确定量程。B、看分度值(每一小格代表多少伏)。C、看指针偏转了多少格,即有多少伏。

5、电池串联,总电压为各电池的电压之和;相同电池关联,总电压等于其中一支电池的电压。

二、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1、实验步骤:A、提出问题;B、猜想或假设;C、设计实验;D、进行实验;D、分析和论证、E、评估;F、交流(大体内容相同即可,有些步骤可省略)

2、在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的电压之和。

三、电阻

1、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铅笔芯、金属、人体、大地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塑料、陶瓷等。导电能力介于两者之间的叫半导体,如硅金属等。

2、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用R表示,单位是欧姆,简称欧,符号是Ω。常用单位有千欧(KΩ,1KΩ = 103Ω)和兆欧(MΩ,1MΩ = 106Ω),它在电路图中的符号为 。

3、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A、材料;B、长度;C、横截面积;D、温度。一般情况下,某一导体被制造出来以后,其电阻除了随温度的变化有一点改变之外,我们就近似地认为其电阻不变了,它也不会随着电压、电流的变化而变化。

4、某些导体在温度下降到某一温度时,就会出现其电阻为0的情况,这就是超导现象,这时这种导体就叫超导体。

5、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是:电阻部分由涂有绝缘层的电阻丝绕在绝缘管上,通过滑片在上面滑动从而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大小。所以滑动变阻器的正确接法是:一上一下的接。它在电路图中的符号是

它应该与被测电路串联。

四、欧姆定律

1、欧姆定律是由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在1826年通过大量的实验归纳出来的。

2、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两端的电阻成反比。公式为:I = U / R ,变形公式有:U = I R , R = U / I

3、欧姆定律使用注意:A、单位必须统一,电流用A,电压用V,电阻用Ω;B、不能把这个公式理解为:电阻与电压成正比,与电流成反比,因为电阻常规情况下是不变的。

4、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叫额定电压;正常工作时的电流叫额定电流;但是生活中往往达不到这个标准,所以用电器实际工作时的电压叫实际电压,实际工作时的电流叫实际电流。

5、当电路出现短路现象(电路中电源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被接通的情况)时,根据I = U / R 可知,因为电阻R很小,所以电流会很大,从而会导致火灾。

五、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1、根据欧姆定律公式 I = U / R 的变形 R = U / I 可知,求出了小灯泡的电压和电流,就可以计算出小灯泡的电阻,这种方法叫做伏安法。

2、电路图:

3、测量时注意:A、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应该滑到电阻最大端;B、测量电阻时,应该先观察小灯泡的额定电压,然后测量时使用的电压应该按照从额定电压依次降低测量。C、可以将几次测量的结果求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4、测量过程中,电压越低,小灯泡越暗,温度越低,因此电阻会略小一点。

六、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

1、对人体安全的电压应该不高于36V,因为根椐欧姆定律 I = U / R 可知,在电阻不变的情况下,电压越高,通过人体电流就会越大,所以高压电对人体来说是非常危险的。

2、我们不能用潮湿的手去触摸电器,因为人的皮肤潮湿时,电阻会变小,从而会增大触电的可能性。一般情况下,不要靠近高近带电体,不要接触低压带电体。

3、雷电是自然界一种剧烈的放电现象,对人来说是非常危险的,所以在有雷电现象时,不要站在大树或其它较高的导电物体下,也不能站到高处。

4、为了防止雷电对人们的危害,美国物理学家富兰克林发明了避雷针,让雷电通过金属导体进入大地,从而保证人或建筑物的安全。

第五部分 电功率

一、电能

1、电能可能同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而来,也可以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量。

2、电能用W表示,常用单位是千瓦时(KWh),在物理学中能量的通用单位是焦耳(J),简称焦。1KWh = 3.6 106J。

3、电能表是测量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多少的仪器。A、“220V”是指这个电能表应该在220V的电路中使用;B、“10(20)A”指这个电能表的额定电流为10安,在短时间内最大电流不超过20安;C、“50Hz”指这个电能表在50赫兹的交流电路中使用;D、“600revs/KWh”指这个电能表的每消耗一千瓦时的电能,转盘转过600转。

4、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是做功的过程,有多少电能发生了转化,就说电流做了多少功。实质上,电功就是电能,也用W表示,通用单位也是焦耳,常用单位是千瓦时。

二、电功率

1、电功率是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的物理量,用P表示,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常用单位有千瓦(KW)。1KW = 103W 1马力 = 735瓦。电功率的定义也可以理解为:用电器在1秒内消耗的电能。

2、电功率与电能、时间的关系: P = W / t 在使用时,单位要统一,单位有两种可用:(1)、电功率用瓦(W),电能用焦耳(J),时间用秒(S);(2)、电功率用千瓦(KW),电能用千瓦时(KWh,度),时间用小时(h)。

3、1千瓦时是功率为1KW的用电器使用1h所消耗的电能。

4、电功率与电压、电流的关系公式: P = I U 单位:电功率用瓦(W),电流用安(A),电压用伏(V)。

5、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的电功率(或者说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功率),叫做额定功率。

三、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1、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电路图与测电阻的电路图一样。

2、进行测量时,一般要分别测量小灯泡过暗、正常发光、过亮时三次的电功率,但不能用求平均值的方法计算电功率,只能用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功率。

四、电和热

1、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要转化成热,这个现象叫电流的热效应。

2、根据电功率公式和欧姆定律,可以得到: P = I2 R 这个公式表示:在电流相同的条件下,电能转化成热时的功率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3、当发电厂电功率一定,送电电压与送电电流成反比,输电时电压越高,电流就越小。此时因为输电线路上有电阻,根据P = I2 R 可知,电流越小时,在电线上消耗的电能就会越少。所以电厂在输电时提高送电电压,减少电能在输电线路上的损失。

4、电流的热效应对人们有有利的一面(如电炉、电热水器、电热毯等),也有不利的一面(如电视机、电脑、电动机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我们要利用有利电热,减少或防止不利电热(如电视机的散热窗,电脑中的散热风扇,电动机的外壳铁片等)。

五、电功率和安全用电

根据公式 I = P / U 可知,家庭电路电压一定时,电功率越大,电流I也就越大。所以在家庭电路中:A、不要同时使用很多大功率用电器;B、不要在同一插座上接入太多的大功率用电器;C、不要用铜丝、铁丝代替保险丝,而且保险丝应该在可用范围内尽量使用细一些的。

五、熟记电学中基本量的规律和特点,进行电功、电功率和电热的计算

物理量 公 式 单位 测量仪器 串联电路特点 并联电路特点

(符号) ( 符号)

电功(W) W=UIt 焦耳(J) 电能表 W=W1+W2 W=W1+W2

W1: W2= R1: R2 W1: W2= : R2 : R1

电功率(P) P = W /t 瓦特(W) 电流表 P=P1+P2 P=P1+P2

P=UI 电压表滑动变阻器 P1: P2= R1: R2 P1: P2= R2 : R1

(伏安法)

电热 Q=I2Rt 焦耳(J) Q=Q1+Q2 Q=Q1+Q2

(Q) Q1: Q2=R1: R2

第六部分 电与磁

一、磁场

1、物体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体的性质,该物体就具有了磁性。具有磁性的物体叫做磁体。

2、磁体两端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体中间磁性最弱。当悬挂静止时,指向南方的叫南极(S),指向北方的叫北极(N)。

3、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4、磁体周围存在一种物质,能使磁针偏转,叫做磁场。磁场对放入它里面的磁体会产生力的作用。

5、在物理学中,为了研究磁场方便,我们引入了磁感线的概念。磁感线总是从磁体的北极出来,回到南极。

6、地球也是一个磁体,所以小磁针静止时会由于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的原理指向南北,由此可知,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

7、地磁南极与地理北极、地磁北极与地理南极并不完全重合,中间有一个夹角,叫做磁偏角,是由我国宋代学者沈括首先发现的。

8、一些物体在磁体或电流的作用下会获得磁性,这种现象叫做磁化。有些物体在磁化后磁性能长期保存,叫永磁体(如钢);有些物体在磁化后磁性在短时间内就会消失,叫软磁体(如软铁)。

二、电生磁

1、通电导线的周围有磁场,磁场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有关,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磁效应。这一现象是由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在1820年发现的。

2、把导线绕在圆筒上,做成螺线管,也叫线圈,在通电情况下会产生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相当于条形磁体的磁场。

3、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以及螺线管的绕线方向有关。磁场的强弱与电流强弱、线圈匝数、有无铁芯有关。

4、在通电螺线管里面加上一根铁芯,就成了一个电磁铁。可以制成电磁起重机、排水阀门等。

5、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可以使用右手定则:将右手的四指顺着电流方向抓住螺线管,姆指所指的方向就是该螺线管的北极。

三、电磁继电器 扬声器

1、继电器是利用低电压、弱电流电路的通断,来间接地控制高电压、强电流电路的装置。实质上它就是利用电磁铁来控制工作电路的一种开关。

2、电磁继电器由电磁铁、衔铁、簧片、触点组成;其工作电路由低压控制电路和高压工作电路两部分组成。

3、扬声器是把电信号转换成声信号的一种装置。它主要由固定的永久磁体、线圈和锥形纸盆构成。

4、示意图。

四、电动机

1、通电导体在磁声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它的受力方向跟电流方向、磁感线方向有关。

2、电动机由两部分组成:能够转动的部分叫转子;固定不动的部分叫定子。

3、当直流电动机的线圈转动到平衡位置时,线圈就不再转动,只有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线圈才能继续转动下去。这一功能是由换向器实现的。换向器是由一对半圆形铁片构成的,它通过与电刷的接触,在平衡位置时改变电流的方向。实际生活中电动机的电刷有很多对,而且会用电磁场来产生强磁场。

五、磁生电

1、在1831年由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首先发现了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当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就会产生电流。这个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2、没有使用换向器的发电机,产生的电流,它的方向会周期性改变方向,这种电流叫交变电流,简称交流电。它每秒钟电流方向改变的次数叫频率,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我国的交流电频率是50Hz。

3、使用了换向器的发电机,产生的电流,它的方向不变,这种电流叫直流电。(实质上和直流电动机的构造完全一样,只是直流发电机是磁生电,而直流电动机是电生磁)

4、实际生活中的大型发电机由于电压很高,电流很强,一般都采用线圈不动,磁极旋转的方式来发电,而且磁场是用电磁铁代替的。发电机发电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第七部分 信息的传递

一、现代顺风耳——电话

1、1876年由美国科学家贝尔发明了电话。最简单的电话由话筒和听筒组成。话筒将声信号转变为音频电信号,听筒将音频电信号转变为声信号。通话双方的话筒和听筒是互相串联的,自己的话筒和听筒是互相独立的。

2、为了节约电话线路的使用效率,人们发明了电话交换机,1891年出现了自动电话交换机,它通过电磁继电器进行接线。

3、电话按信号输方式来分,可分为有线电话和无线电话;按信号类型来分,可分为模拟电话和数字电话。信号电流的频率、振幅变化的情况跟声音的频率、振幅变化的情况完全一样,这种信号叫模拟信号,这种通信叫模拟通信。用不同符号的不同组合表示的信号叫数字信号,这种通信叫数字通信。

4、模拟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丢失信息,而且抗干扰能力不强,保密性也很差,信号衰减厉害。数字信号在传输过种中,抗干扰能力强,保密性好。

初二物理-声现象总结的相关思维导图是什么样的?

你的理解是对的,住人的屋子里的东西(一般都不会少)摆放不规则,声音传播过去就“折射”到别的方向去了,再“折射”几次声音的能量就消失了,也就听不到了。空房间的时候,声音是传播到跟人平行的墙壁上,垂直弹回,人就能听到了。由于距离太近,回声和你听到你嘴巴说出的声音几乎重叠,就会有点稍微刺耳的“嗡嗡”声了。

像**院的墙壁做成凹凸不平的,有时候还弄些密集的小孔,都是为了吸收回声。

初二物理上册第一章书上的习题答案

如下图所示:

声波图参见德里达的声音与现象,系指任何与听觉有关的事物。但依通常所用,其一系指物理学中关于声音的属性、产生和传播的分支学科;其二系指建筑物适合清晰地听讲话、听音乐的质量。

声音频率的高低叫做音调。?声音的三个主要的主观属性 即音量(也称响度)、音调、音色(也称音品) 之一。

表示人的听觉分辨一个声音的调子高低的程度. 音调主要由声音的频率决定,同时也与声音强度有关。对一定强度的纯音,音调随频率的升降而升降;对一定频率的纯音、低频纯音的音调随声强增加而下降,高频纯音的音调却随强度增加而上升。

初二物理声现象难题

第一章 声现象 课后题

1.我们知道声是由振动的物体发出的。但有的时候,比如敲桌子时,我们能听

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认为下列哪种说法正确(A)

A、发声音的桌子一定在振动 B、发声的桌子没有振动

C、发声的桌子有时振动,有时没有振动 D、无法确定

2.北京到上海的距离约为1 000 km。假设声音在空气中能够传得这么远,那么

从北京传到上海需要多长时间?火车从北京到上海需要多长时间?大型喷气式客机呢?( )答:从北京传到上海需要2941.2s,火车从北京到上海需要2500s,大型喷气式客机:4000s。

3.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 让另外一个人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 你会听到 2 个敲打的声音。

4.声音遇到障碍物能向相反方向传播。一个同学向一口枯井的井底大喊一声,经过1.5 s听到回声,那么这口枯井的深度大约是 225 米。(声速按340 m/s计算)

5. 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大小不同。根据小资料知道:多数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的速度比在液体中 慢 ,在固体中的速度比在液体中 快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受 温度 影响。

6.许多立体声收音机有“STEREO-MONO”开关(图1.2-4) 开关处于STEREO位置时放出的声音和电台播出的一样,是立体声;而处于M O N O 位置时收音机把两个声道的信号合成一个声道,没有立体声的效果。找一台立体收音机,试一试这个开关的作用(使用耳机效果更明显)。向有经验的人请教,既然立体声更逼真,设置这样的开关的作用是?

答:这个开关是为了在弱信号的情况下用来提高收音机的信噪比,在弱信号的时候把开关放到单声道,可以使收音机在弱信号的情况下声音比较清晰。

7.阅读助听器的说明书或其它资料,了解助听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留心观察现在助听器的普及情况,普遍较西方国家偏低。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答:患者认为使用助听器是衰老和残疾的标志,只有听力损失严重影响言语交流时,才会找医生治疗或配助听器。

8.如果你家中有乐器,观察一下它是怎样发出声音的,又是怎样改变音调和响度的,下列(B)选项正确。

A、不需通过振动发声,分别改变振动的频率和振幅来改变声音的音调和响度

B、通过振动发声,分别改变振动的频率和材料来改变声音的音调和响度

C、通过振动发声,分别改变振动的频率和振幅来改变声音的音调和响度

D、通过振动发声,分别改变振动的振幅和频率来改变声音的音调和响度

9.制作音调可变的哨子。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 (或碎布),做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或竹管中。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上下推拉“活塞”,音调就会改变(图1.3-7)。原因是

答:上推拉“活塞”,管口到活塞的长度变小,气流从管口到活塞的时间减小,即振动的频率变大,音调就会变高;下推拉“活塞”,管口到活塞的长度变大,气流从管口到活塞的时间增大,即振动的频率变小,音调就会变低。

10.某种昆虫靠翅的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在2 s内做了700次振动,频率是 ,人类能听到吗?

11.小小音乐会。 每人制作一件小乐器,在班里举行的小型音乐会上用自己制作的乐器进行演奏。看谁的乐器有新意,谁演奏得好。这是8 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1,2,3,4,5,6,7,1”的声音来!在此实验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B)。

A、 从左到右搞击瓶子,声调变高

B、从左到右搞击瓶子,声调变低

C、中间的瓶子声调高,两边低

D、杂乱无章

12.调查一下校园里或者你家周围的噪声。,采取哪种措施更好?

答:公路上的汽车鸣笛声、小贩的吆喝叫卖声、邻居的争吵声、工厂里的机器轰鸣声等;

采取的措施:在房前和屋后种一些树木,可以减弱公路上汽车鸣笛声和工厂里的机器轰鸣声。

13.在工厂里,噪声主要来源于 机器的轰鸣声 ;在公路上,噪声主要来源于 汽车的鸣笛声 。

14.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上课免受周围环境噪声干扰,采取下面(C)的方法是有效、合理的.

A.老师讲话声音大一些。 B.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耳罩。C.在教室周围植树。 D、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15.在安静环境里,你的脉搏在1 min里跳动的次数为 次。在声音过大的环境里,你的脉搏跳动如何变化?

16.买瓷碗时,人们常会敲一敲碗,通过声音来判断瓷碗是否破损。这个方法应用了声音的特征:(C)。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17.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4 s后收到回波。此海深(B)。(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

A、6000m B、3000m C、12000m D、1500m

物理广州初二声现象及解题方法

1.

(1)音调、响度和音色都是描述声音特征的。

①音调:声音的高低, 跟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的快,发出的音调就高;振动的慢,音调就低;频率决定音调。

②响度:物理学中把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Loudness)。响度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距离的远近有关。在相同距离下,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

③音色:物理学上,把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特色叫音色(Musical Quality)。由物体本身决定,就是说: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不同的乐器或区分不同的人。

(2)形容词:

音调:高、尖、刺耳、……..

响度:大、震耳欲聋、…….

音色:优美、悦耳、动听、……….

2.

①声与信息:声能传递信息。(例如:听到雷声,极可能要下雨了、B超检查器官病变、敲击瓷碗,判断是否有裂纹等)

②声与能量:声能传递能量。(例如:超声波清洗精密仪器、超声波碎石)

初二物理 声现象

一、回声问题[例1] 站在空教室里讲话,声音为什么特别响?教室内坐满同学时这种感觉减弱,为什么?解析:估算教室的长和宽,计算回声的时间,根据时间得结论。答案:教室的长约10m,宽约,在教室讲话时,声音经墙壁反射回仅需,原声与回声混在一起,使声音加强,所以在空教室内讲话特别响,教室内坐满同学时,声音传播过程中会被松软的衣服等物质吸收,使声音的能量大大减少,这样一来即使有回声,也因能量变小而使声音变弱。拓展延伸:要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回声到达人耳要比原声晚以上,不到,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因此,要听到回声,墙离人的距离至少是17m。二、运动状态问题[例2] 观察如图4—1所示的小旗,判断船相对岸上楼房的运动状态有哪几种可能?图4—1解析:根据房顶小旗飘的方向可知,风从左向右吹,船上旗子向右飘,就有三种情况:① 船静止,风向右吹旗也向右飘,② 船向左运动时,无风时旗向右飘,现在风又向右吹,所以旗向右飘得更狠,③ 船向右运动,无风时旗向左飘,如果风速大于船速,叠加效果是旗也向右飘。答案:1. 静止;2. 向左运动;3. 向右运动()方法提炼: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时,一般取地面或固定地面上不动的物体作参照物,根据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变化,确定物体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三、速度问题1. 知二求一一个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三个物理量中知任意两个求第三个物理量。[例3] 地球在不停自转,现知地球半径为,请计算出赤道上一点的自转速度?分析:本题中的路程和时间均没有直接给出,但可由常识得到。由于地球近似为一球形,所以赤道上一点绕地轴自转一周的路程应用圆周长公式算得,时间即为地球的自转周期1天=24h。解答:已知: 求:解:答:地球赤道上一点的自转速度为说明:(1)由于不同纬度地球的自转速度有差别,所以在答话中必须重复题目问题。 (2)由于地球半径单位(m)与时间单位(h)不属于一个单位系统,所以在“已知”中必须进行单位统一。2. 比例运算若已知、、中任意两组对应比值,可求第三组物理量之比。(1) (2)(3)只需记住原始公式,在题目给出条件的基础上进行公式变换。[例4] 甲车的速度是乙车的3倍,乙车行驶时间与甲车行驶时间之比是,则甲、乙两车行驶的路程之比是多少?分析:做这类题时切记认真审题,看清比例关系后再列式计算。解答:已知:,求:解:答:甲、乙两车行驶路程之比为。3. 平均速度一个物体在不同运动过程中速度不等,要注意区间性。 (1)已知:、、、,若,则。(2)已知:、、、,若,则[例5] 一个百米运动员前50m的速度是,后50m的速度是,求平均速度?分析:这道题可先求出前、后两段所用时间,再应用求解。但由于、不是整数,计算不便,所以可利用上面的方法,即路程相等时,来计算 。解答:已知:,,,求:解:答:运动员的百米平均速度为6.86m/s。 说明:千万不能把平均速度理解为速度的平均代入计算。4. 火车过桥(山洞)要理解火车过桥的物理过程。[例6] 一列全长200m的火车在20s内走了0.3km的路程,这列火车用同样的速度通过一座长1000m的铁路桥,需要多少时间?分析:本题应首先求出火车的速度,并做好单位的统一,然后再求过桥时间。解答:已知: 求:解: 答:火车过桥需要80s。 说明:“火车过山洞”问题的思考方法与“火车过桥”相同,关键在于。5. 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本类问题有6小类,基本属于数学上的行程问题范畴。在计算之前,应先判断其属于何种类型。1)相遇问题 若同时出发,即,则[例7] 甲、乙两地相距70km,一辆汽车从甲地向乙地开出,速度是15m/s,一个人骑自行车从乙地同时出发驶向甲地,它们在离甲地54km处相遇,求自行车的行驶速度?分析: (1)汽车与自行车相向运动并相遇,它们运动的时间相同,通过的路程之和为70km。(2)已知汽车运动的路程和速度,则可求出自行车运动的路程和汽车运动时间,也就是自行车运动时间。(3)根据,可以求出自行车运动的速度。解答:已知:,,求:解: 答:自行车运动的速度为。2)相离问题① 同地同向 若同时出发,即,则② 同地反向 若同时出发,即,则[例8] 一辆摩托车以60km/h的速度与另一辆以12.5m/s速度行驶的汽车,同时从某地开出,经过1分钟,汽车与摩托车相距多远?分析:表面上看这只是一个简单的相离问题,但多数同学没注意题目中暗示:没明确方向。所以应得到二个解。解答:已知:,,求:解:(1)(2)答:当同向相离,相距0.25km;若反向相离,相距1.75km。3)追及问题:① 同时不同地 ② 同地不同时 [例9] 甲、乙两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为6m/s,乙的速度为7.5m/s,启动时,甲在乙前方150m处,问:甲、乙同时启动,经多长时间乙可追上甲?分析:(1)甲、乙从起动到追及所需时间相等(2)解答:已知: 求:解:∵ ∴答:乙经100s可追上甲。4)错车问题 甲、乙两车相向而行,选甲车为研究对象,乙车为参照物。 [例10] 一列长为200m客车以30m/s的速度在平直的轨道上行驶,在相邻的平行轨道上迎面开来一列长为300m的货车,速度为20m/s,求错车时间?分析:因客车和货车相遇时,同时相向而行,以客车为参照物,那么迎面开来的货车相对于客车的速度为两车速度之和,即。而在t时间内,货车相对于客车运动的路程S等于两车长之和,即,利用公式可求得结果。解答:已知:,,,求:解:答:错车时间为。5)超车问题 甲、乙两车同向而行,从快车头与慢车尾相遇,到慢车头与快车尾相离,追车过程用时间为,甲车相对于乙车运动路程。[例9] 若例8中客车与货车同向行驶,试求客车要超过货车所需时间?分析:客车在超越货车时,货车仍继续前进,超车过程所用时间与客、货车行进时间相等。客车相对于地面前进,货车相对于地面前进,如上图。解答:已知:,,,求:解:由可得 ∵ ∴ ∴答:超车需用时50s。说明: (1)错车及超车问题的共同之处在于要抓住两车相对运动的路程与速度的关系进行相对运动的运算。(2)如果在此类问题中遇到相对于某车上某人的情况,如“一旅客看到货车从他眼前经过”,则相对运动的路程应视为货车长,而相对运动的速度仍为两车速度之和。6)行船问题此类问题应理解行船的物理过程,若设船在静水中速度为,水流的速度为,则顺水行舟:,逆水行舟:,顺水漂流(无动力):[例10] 逆流航行的轮船速度是,用4小时由一个码头到另一个码头,当它顺流返航时只用了3小时,求它顺流返航时的速度?分析:由于顺、逆流航行的距离相等,所以用代入即可计算。解答:已知:,,求:解:∵ ∴答:顺流返航时的速度为。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60分钟)一. 选择题:1. 某一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已知它在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为4m/s,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6m/s,那么它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A. 4m/s B. 4.8m/s C. 5m/s D. 6m/s2. 图4—5是汽车上的速度计,一辆汽车以此速度从石家庄驶向北京,若石家庄距北京,则( )A. 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 B. 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C. 该汽车可以从石家庄到达北京 D. 该汽车4h可以从石家庄到达北京图4—53. 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了著名诗词:“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在诗词中前后两次对山的运动的描述,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 A. 风和水 B. 船和地面 C. 山和船 D. 风和地面4. 甲、乙、丙三个升降机同时向上运动,且,如果以乙为参照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和丙都向下运动 B. 甲和丙都向上运动C. 甲向上运动,丙向下运动 D. 甲向下运动,丙向上运动5. 在敲响大古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 )A. 钟声的回音 B. 大钟还在振动C. 钟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 D. 人的听觉发生“延长”6. 用图4—6表示某地建成的高速公路网,外环转成矩形,A、B、C、D是四个车站,各车站之间均有运营线路相连,可以认为线路是平直的,矩形的长和宽之比为甲、乙两车分别从A站和D站始发,沿图4—6中所示的线路开向B站,乙发车的时间为,甲发车的时间为。甲、乙的运动都是匀速运动,速度分别为,,结果两车于同时到达B站,那么,可以断定( ) A. B. C. D.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图4—67. 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所通过的路程是乙的2倍,乙所用的时间是甲的3/2,则甲的速度是乙的( ) A. 1/2倍 B. 1/3倍 C. 3/4倍 D. 3倍8.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回声现象的是( )A. 在教室里谈话比在操场里听起来声音大B. 在长铁管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可以听到2次响声C. 面对山大喊一声,过一会听到同样的声音D. 潜水艇用“声纳”系统来测量距离9. 某人面对山崖大喊一声,1.2s后听到自己的回声,则此人与山崖之间的距离为( ) A. 204m B. 408m C. 340m D. 170m10. 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对二人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大 B. 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小C. 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 D. 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大 二. 填空题:11. 打雷时,某人看到闪电后经才听到雷声,则打雷处离此人的距离约为 m。12. 一列队伍长50m,其速度是2.5m/s,整列队伍经过一座全长100m的桥,所需时间为 。13. 一个原子的直径为,把 个原子一个挨一个地排列起来,长度是。14. 声源振动的频率越大,音调越 ,声源振动的振幅越大,离声源的距离越近,响度越 。15. 火车钢轨每根长12.5m,如果0.5min听到火车轮跟钢轨接头处的撞击声31次,火车的速度是 。16. 坐在长途汽车上的乘客,看见前面的卡车与他的距离保持不变,后面的自行车离他越来越远,若以卡车为参照物,自行车是 ,长途汽车是 。 三. 实验题:17. 试一试,用牙轻咬住铅笔上端,用手指轻敲铅笔下端,然后张开嘴,使牙不接触铅笔,手指用与前同样的力轻敲铅笔下端,比较两次听到的敲击声,可得什么结论?18. 如图4—8所示,为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实验,正确读出小车运动的路程,并完成表格。图4—8路程(m)运动时间(s)平均速度(m/s) 四. 简答题:19. 小红拎起水壶向暖瓶中灌开水,小刚在一旁提醒她:“小红,快满了!”说话间,水真的满了,小红奇怪地问:“你怎么知道快满了?”小刚说:“听出来的。”小红不明白其中的原因,你能帮助她弄清其中的奥妙吗?20.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位法国飞行员在飞行时用手抓住了一颗德军射出的子弹,这个飞行员很容易抓住子弹的原因是什么? 五. 计算题:21. 火车的速度是,火车到桥前某处鸣笛,后站在桥头的人听到火车的鸣笛声,问人听到鸣笛后再经过多长时间火车到达桥头?22. 某地区道路如图4—9所示,歹徒在A处作案后沿AB以速度逃跑,到达B时停留1s,接着沿BC以速度逃命,在歹徒经AB中点时被见义勇为的小明发现并立即从A出发,沿AC拦截歹徒,结果警方和他恰好在C处将歹徒抓获,歹徒从被发现至C处被捕获共历时多少?小明追捕歹徒的速度为多少?图4—

设铁轨长为L,

15°C时 空气声速 c0 = 340 m/s,

铁轨中声速 c1 = 5200 m/s,

声音从铁轨一端传到另一端,在铁轨中传播时间t1, 在空气中传播时间t0,

t0 = t1 + 0.5;

听到的第一声响由铁轨传来,L = t1 * c1,

第一声响由铁轨传来, L = t0 * c0,

(t1 + 0.5) * c0 = t1 * c1,

t1 = 0.5 * c0 / (c1 - c0) = 0.5 * 340 / (5200 - 340) = 0.035s,

L = t1 * c1 = 182 m.